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蒋易

2021-09-28 14:33:33 中新网
imgad2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蒋易。

2050年左右可实现建筑零碳运行。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成为2021年中关村论坛的热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蒋易在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上表示,建筑的碳排放有四个部分,除了做饭,居民用电和取暖,还包括空调和制冷排放可是,通过技术革命,我们将能够实现建筑的零碳运行,而且应该在2050年左右完全实现,而不必等待太久

电池将是未来最宝贵的储能调节资源蒋易介绍,建筑运营的碳排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碳排放,即建筑物内居民生活中燃烧煤炭和燃气产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第二部分是用电量2019年,与建筑运营相关的用电量为1.9万亿千瓦时,相当于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三部分是北方城市冬季供暖火力发电厂生产所发生的一切成本,都是按照电力和热力产品生产所消耗的标准煤比例分摊的,约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2%

此外,建筑还涉及空调和制冷排放,制冷剂排放对温室效应的影响远大于二氧化碳。

蒋易表示,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结构转变为水电,风电,光电,核电,生物质能等零碳能源,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彻底改变中国能源结构,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

可是,如何与电力部门共同实现零碳电力,是下一步最大的难题用电是不可能的,但首先要提高效率,减少用电需求建设部门也要主动建功立业发展零碳动力有两大难点第一,空间在哪里风电和光伏安装需要空间建筑屋顶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应该好好利用,发展屋顶光伏发电另一个问题是,风电和光伏的发展是电源侧和电力负荷的匹配一旦关灯,电厂将不得不减少发电量,两者应该保持平衡但是风电和光伏不能人为控制,所以用电侧要相应调整在这方面,建筑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未来电动汽车广泛推广时,电池将是未来储能调控最宝贵的资源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而不是现在插上就充电,一个一个插,也就是停止插只有电力过剩时,汽车才会充电,并用来帮助削峰填谷,从而有效吸收建筑物本身的光伏这就是建筑的柔性供电,也叫蓄光直柔

因此,在电力零碳化的革命中,建筑并不是简单地承担一个消费者的角色,而是成为生产者,消费者,储能者和监管者的三位一体,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低碳社会热度会越来越珍贵。

蒋易描绘了一个低碳的未来伴随着低碳社会的发展,热量会变得越来越珍贵因为以前是燃料燃烧提供热量,然后热量被转化为电能,前面有热量,后面有电实施零碳后,电走在前面,风电,光电,核电,水电都是电,热在最后,凸显了热的珍贵此时,大规模跨季蓄热在经济,低碳发展等方面变得可行,可以全年收集余热,变废为宝,实现零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