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低代码赛道竞逐:中国企业级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从“工具竞争”到“生态比拼”

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从“选择题”变为“必修课”。作为降低数转门槛、提升开发效率的核心工具,低代码平台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据行业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低代码与零代码软件市场规模达 33.1 亿元,预计 2028 年将突破 111.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27%。
一、政策强力护航:国家战略明确低代码 “普惠数转” 价值
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为低代码行业划定发展方向、扫清落地障碍,形成 “顶层设计 + 细分指引” 的政策支撑体系:
战略层面定调:《“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 “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鼓励发展普惠性 “上云用数赋智” 服务 —— 低代码平台凭借 “降低技术门槛、缩短开发周期” 的特性,成为实现 “普惠数转” 的核心技术路径,可帮助企业快速响应业务数字化需求。
中小企业精准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2022 年,工信部)直指中小企业 “不愿转(成本高)、不敢转(风险大)、不会转(缺技术)” 的痛点,明确鼓励 “采用轻量化、订阅式、低成本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而低代码平台 “零代码 / 低代码开发、快速部署、按需定制” 的优势,恰好匹配中小企业的转型诉求,成为政策重点扶持的解决方案类型。
合规框架保障:《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实施,对企业数据处理提出严格合规要求,倒逼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中重视 “数据互通与安全管控”—— 低代码平台通过统一技术底座整合多系统数据,天然具备 “数据集中管理、权限分级管控” 的能力,符合合规化发展趋势。
图表 1:中国低代码数字化平台行业产业政策
二、市场规模激增:从“快速增长”迈向“细分深耕”
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 27% :2023 年中国低代码与零代码软件市场规模达 33.1 亿元,较 2022 年的 26.2 亿元同比增长 26.3%;据预测,2028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111.5 亿元,2023-2028 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 27.5%,增长动力源于企业对 “敏捷开发” 和 “全流程数字化” 的需求爆发。
图表 2:中国低代码与零代码软件市场规模
低代码子市场:占比超 8 成,主导行业增长 :在整体市场中,低代码子市场占比显著更高 ——2023 年低代码软件市场规模 27.8 亿元,占低代码与零代码整体市场的 83.6%;2024 年进一步增至 35.0 亿元,预计 2027 年将达 89.3 亿元,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反映出企业对 “具备一定定制化能力、可支撑复杂业务” 的低代码工具需求更旺盛。
图表3:中国低代码软件市场规模
企业级细分赛道:聚焦 “全栈集成”,规模稳步扩张 :不同于通用低代码工具,“企业级低代码数字化平台” 主打 “低代码底座 + 全栈业务应用(OA/CRM/ERP 等)” 一体化解决方案,更适配企业核心业务需求。2022-2024 年,该细分赛道市场规模从 7189.6 万元增至 9879.6 万元,年均增速超 18%;预计 2027 年将突破 1.5 亿元,增长潜力集中在制造、产业互联网、智慧园区等需要 “打通全流程数据” 的领域。
图表4:中国企业级低代码数字化平台市场规模
三、竞争格局多元:多股力量交织,从 “工具竞争” 转向 “生态竞争”
当前中国企业级低代码数字化平台市场参与者背景多样,形成 “四类玩家共存” 的竞争格局,竞争焦点已从单一工具功能比拼,升级为 “平台能力 + 行业场景 + 服务生态” 的综合较量:
原生低代码 / 零代码厂商:以简道云(帆软旗下)、伙伴云(伙伴智慧)、轻流(上海易校)为代表,专注低代码工具研发,优势在于 “通用性强、易用性高”,主打中小企业轻量级应用场景(如审批流程、进销存管理),2024 年帆软相关产品销售额达 3589.8 万元,居行业首位。
综合 ICT / 云厂商:如华为云 Astro、腾讯云微搭,依托自身云资源优势,将低代码平台与 IaaS/PaaS 层服务深度绑定,侧重为大型企业提供 “云 + 低代码” 一体化部署方案,核心竞争力在于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强、跨平台兼容性好”。
传统软件 / SaaS 厂商:用友、金蝶等传统 ERP 厂商,或销售易等 CRM 厂商,在核心业务系统基础上延伸低代码能力,优势在于 “与现有业务系统兼容性高”,可帮助老客户快速扩展功能,但对跨系统集成的支持较弱。
一体化解决方案厂商:以沃易科技为代表,聚焦 “低代码底座 + 全栈业务应用” 深度融合,不只是提供工具,更提供 “OA+CRM+ERP + 定制化系统” 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优势在于 “适配企业核心业务需求、数据互通性强”,2022-2024 年连续三年以 4% 左右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四,在中型制造、产业互联网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四、需求特征升级:从 “边缘场景” 走向 “核心业务”,从 “单一需求” 到 “全栈集成”
企业对低代码平台的需求已从早期 “补充性工具”,升级为 “支撑核心业务的关键系统”,呈现两大显著变化:
应用场景深化:早期低代码平台多用于企业边缘场景(如行政审批、简单数据统计),如今已向核心业务渗透 —— 制造企业用其搭建 “生产进度跟踪 + 质量管控” 系统,零售企业用其开发 “全渠道销售数据看板”,产业互联网平台用其实现 “供应链协同 + 订单管理”,需求从 “轻量化” 转向 “复杂化、核心化”。
需求维度拓展:企业不再满足于 “能搭建应用”,更要求 “能打通数据、能适配行业特性、能快速迭代”—— 例如,中型制造企业需要低代码平台同时对接 “生产设备数据、库存系统、财务软件”,实现 “生产 - 库存 - 成本” 实时联动;智慧园区运营方则需要平台支持 “安防监控、能耗管理、商户服务” 等多场景集成,这推动低代码厂商从 “工具提供者” 向 “解决方案服务商”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