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音频新势力! AMSaudio 专访:无线话筒技术革新与服务升级双驱动

在无线音频传输技术迭代的关键期,国产品牌如何突破技术壁垒、抢占市场高地? 戴欧德(广东)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凭借自主创新技术与完善的售后服务站稳行业一线。近日,我们对话戴欧德核心管理团队,听他们讲述企业的成长逻辑与未来规划。
问:成立初期就快速突破,戴欧德的“起点优势”是什么?
答:我们走了“传承技术根基 + 加快创新突破 ”的路径,AMSaudio品牌作为戴欧德(广东)科技公司旗下品牌之一,已经在演出行业十余年经验积累,2022年4月公司在佛山成立研发中心后,我们很快完成了全资收购广州市立睿升电子(该公司创立于2005年,从事专业音频设备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步棋让我们直接承接了成熟的音频设备研发体系、市场资源,相当于站在“行业积淀”上更进一步。
成立当年我们就启动知识产权布局,2023年拿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时,专利数量已达46项;现在算上直接和间接持有,我们的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超过110项。对国产品牌来说,技术硬实力就是立身之本,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的方向。
问:当前戴欧德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技术落地和品牌升级是核心,而完善的售后服务是我们区别于同行的关键支撑,做到“方案能解决问题,服务能兜底保障”。
品牌上,我们构建了AMSaudio、艾卓利、欧达斯、蝴蝶、AMSADA等五大品牌矩阵,覆盖专业演出、智慧会议、校园文旅等领域。
技术上,我们自主研发的无损低延时压缩算法,把数字无线麦克风的传输延时做到了行业领先,还解决了大型场景信号不稳定的问题;2025年我们作为演出无线话筒行业唯一代表,加入了华为星闪联盟,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认可,更让国产品牌在无线音频标准制定中有了话语权。
产品端,像AMSaudio的CR4D四通道无线麦克风,能通过一根网线实现音频传输和POE供电,很受固定安装的宴会厅、会议室欢迎;UC88宽频天线则能覆盖体育场、文旅项目等大型场地。目前已经中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阿克苏纺织城等重点项目。
服务上,我们搭建了全流程售后服务系统:AMSaudio上门技术服务,为了解决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AMSaudio一直致力于技术服务团队的组建。目前在全国拥有超过40个专业服务小组。 可在用户需要时提供上门检测、检修、技术指导等服务!从前期设备安装调试的指导,再到质保期后的免费维修,甚至会根据客户场景需求提供定制化售后方案。比如针对演出行业“时效要求高”的特点,我们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了备用设备库,能快速响应紧急替换需求,这是很多国际品牌都做不到的本土化服务优势。
问:面向未来,戴欧德有哪些具体规划?
答:我们从技术、市场、行业三个维度制定了目标,核心是“扎稳国内、走向全球”,同时会把售后服务的优势同步延伸。
1.技术深耕:未来两年把研发投入占比提至营收的60%,目标让无线话筒传输稳定性提升50%;2024年成立的佛山市贝斯迈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为行业上所有的无线音频设备作专业维修售后服务。
2.市场拓展:国内要借着新视听巡展,进一步渗透中西部市场,同时加密售后服务网点;国际先从东南亚起步,推进AMSaudio的海外注册认证,计划在重点国家建立本地化售后合作点,三年内要让出口营收占比达到40%,让全球客户既用得上中国技术,也享得到贴心服务。
3.行业赋能:我们计划联合华为星闪联盟制定演出行业无线音频标准,还会通过“金融赋能科技产业”对接会,推动产学研用融合——专精特新企业不能只顾自己发展,还要带动产业链一起升级。
问:支撑戴欧德走下去的 “初心” 是什么?
答:我们的初心,核心是锚定 “技术、质量、品牌” 三大核心,最终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无线麦克风品牌,在演出音频这个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赛道上,竖起国货的标杆。
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些年国产品牌在各行各业都实现了逆袭:早年手机市场是诺基亚、苹果、三星的天下,如今华为、小米早已跻身全球前列;汽车领域,国产新能源打破了BBA的高端神话,成为市场主流;家电行业更不用说,曾经西门子、松下是高端的代名词,现在优质国产品牌比比皆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但反观演出音频设备领域,情况却不一样。长期以来,舒尔、森海塞尔这些国际品牌牢牢占据高端市场,核心技术和定价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国内虽然有不少音频品牌,但大多扎堆中低端市场内卷,缺乏能真正在技术、质量上与国际巨头抗衡的领军者,导致行业里“高端设备必选进口”的固有认知一直没被打破。
我们始终在想:为什么小众的演出音频领域,就不能出现这样的优秀国货?这正是戴欧德坚持至今的初心——我们要做那个“打破垄断的破局者”,让AMSaudio成为“稳定可靠、高端创新”的国产品牌代名词。
未来,我们会继续完善全国服务网络,从一线演出、智慧会议场景,向校园、文旅、企业办公等领域深度渗透;同时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在东南亚等地区建立品牌阵地,最终实现“国内市场份额稳居前列、海外市场营收占比突破40%”的目标。让中国音频品牌在全球市场拥有更高的占有率和更强的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