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生生不息”团队创新研发连续化细胞培养设备

2025-07-15 09:03:09 网络阅读量:8747   会员投稿
imgad2
河南大学“生生不息”团队创新研发连续化细胞培养设备

在刚刚落幕的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河南大学刘婷婷博士团队研发的——双泵双向流细胞灌流培养系统”从全球千余项创新成果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这项被誉为“生物制药心脏”的核心技术,成功打破欧美企业长达二十年的设备垄断,为我国疫苗与抗体药物生产装上“中国芯”。

生生不息团队合照

破壁:四大核心技术攻克行业痛点

生物制药生产中,细胞培养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美国Repligen、德国GE等企业的ATF系统,单台设备价格超百万元,且关键技术遭封锁。“就像被扼住喉咙”,团队负责人刘婷婷博士如此形容行业困境。

团队历时4年攻关,首创四大核心技术:

1、双泵循环技术:通过双向液流冲刷中空纤维膜,解决堵塞难题,培养效率提升27%;

2、磁悬浮离心泵:借鉴人工心脏泵原理,降低60%剪切力,细胞存活率高达86%;

3、改性中空纤维柱:采用聚醚砜新材料,过滤效率提高70%,成本降低50%;

4、AI模拟放大平台:嵌入神经网络算法,使生产工艺开发周期缩短75%。

赋能:助力国产疫苗提速量产

河南大学“生生不息”团队创新研发连续化细胞培养设备

在厦门万泰HPV疫苗生产基地,该设备使疫苗产能从800万支跃升至2500万支;在康希诺新冠疫苗生产中,设备以“性能稳定、成本节约”获得验收认可。目前,该设备已应用于国内3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刘婷婷带领团队成员组装设备

“过去进口设备调试需等外国工程师,现在遇到问题我们2小时响应”,团队成员薛卫士博士介绍。国产化使设备价格降至进口产品的1/3,且支持定制化服务,为中小企业节省大量研发成本。

突围:年轻团队书写“中国智造”新篇

河南大学“生生不息”团队创新研发连续化细胞培养设备

这支平均年龄仅26岁的年轻团队,汇聚了5名博士、5名硕士和2名本科生。在孙杨、白仲虎等资深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已斩获22项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参与制定了国内首个行业标准,并在《Cell》《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生生不息团队与设备合照

站在细胞培养技术的最前沿,这群年轻人并未止步。实验室里,闪烁的蓝色指示灯映照着团队成员刘婷婷专注的面庞。“金奖不是终点,”她凝视着实验台,语气坚定,“它是中国生物工艺自主创新的起点。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细胞连续培养的中国标准体系,让自主创新的技术方案惠及全球生命健康事业。”精密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流转的灯光与年轻的心跳共振,共同叩响科技自强的大门,新一代智能设备的研发征程已然开启。